前兩天一時興起,把克里斯多夫諾藍(Christopher Nolan)拍攝的「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這兩片一口氣連著看完,整個感受比單看其中一片要來得更深刻;其實,蝙蝠俠系列基本上不是我一定非得看不可的,唔~更正確一點的來說,關於那種英雄漫畫改編而成系列的電影,我並不是真的那麼愛,因為,個人實在不認為:單靠一個超能力的非常人英雄就真的能撐起世界和平;因此,蝙蝠俠以前那四集我也大都只在電視頻道重播時零碎的看,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 Reeve)主演的「超人(superman)」系列,我更是差不多沒怎麼看;直到山姆雷米(Sam Raimi)執導、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主演的「蜘蛛人(Spider-Man)」系列,因其劇情架構的鋪陳,才讓我對這類漫畫英雄改編的電影的偏見稍做改觀。

廢話好像說的太多,總之,2005年的「蝙蝠俠:開戰時刻」我有一點期待,因為很想知道:到底這個已經被拍成票房毒藥的系列電影,克里斯多夫諾藍能注入多少活水?帶來多大的改變?

先說說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藍(Christopher Nolan),這個年輕的導演(根據網路查知資料,1970年出生,算是年輕導演),他的作品都有非常強烈的風格,他有幾部非常出名的作品:
「記憶拼圖(Memento)」(2000)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克里斯多夫諾藍的作品,本片是由蓋皮爾斯(Guy Pearce)(演出過: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1997)、時光機器(The Time Machine)(2002))主演,如果沒記錯,該片幾乎一半都是黑白映像,當年就非常震懾於這片的劇情架構鋪陳以及映像風格。

「針鋒相對(Insomnia)」(2002)
這片網羅了幾大一線明星: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希拉蕊史旺(Hilary Swank);不過很可惜,我並沒有看過。

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2006)
由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休傑克曼(Hugh Jackman)、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史嘉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主演,這片主述兩個魔術師之間的對決,全片風格亦是非常強烈,尤其休傑克曼引用所謂的科學方式來達成他「移形換位」的魔術表演,當真讓人不寒而慄,而克里斯汀貝爾一人分飾兩角,那種真作假時、假亦是真來的詭異風格,都讓人印象深刻。

黑暗騎士(2008)

談「開戰時刻」與「黑暗騎士」,還是得先說說先前那四集,我個人覺得最成功的應該是由鬼才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所執導的蝙蝠俠第一集(1990),和第二集(Batman Returns)(1992),提姆波頓與克理斯多夫諾藍兩位個人風格都非常強烈的導演手下的高譚市,都很成功的形塑出貧富巨大差距、以及上流社會階層的奢靡與貧民階層掙扎生活的強烈對比、還有黑社會頭子掌控整個社會的黑暗;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兩位導演的高譚市還是有所不同,提姆波頓的高譚市除了陰暗,更多了一份鬼意(嗯,我沒打錯,是鬼意不是詭異),那是一種無可名狀的悲哀、了無生意的森森鬼氣、甚至是一種毫無希望以致絕望的黑,而克理斯多夫諾藍的高譚市則比較接近真實世界中、高度發展的大城市(比方:紐約);至於第三集與第四集,那個我真的不想談!

蝙蝠俠:開戰時刻
英文原名「Batman Begins」,這個片名,就我個人而言是應該有雙重意義,一者是克理斯多夫諾藍的自我宣示:這不是續集,而是專屬我克理斯多夫諾藍的蝙蝠俠的開始;再者呼應了片中劇情:完整而清楚的交代了蝙蝠俠為何成為蝙蝠俠、以及他是如何成為蝙蝠俠。
翻開演員名單,哇~都是了不起的大牌,包括: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凱蒂荷姆絲(Katie Holmes)、連恩尼遜(Liam Neeson)、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魯格豪爾(Rutger Hauer)等等,當真大牌雲集;克里斯汀貝爾我個人覺得他是個相當出色的演員,早在1987年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片中居於上海因中日戰爭而與父母分離獨自流浪的小男孩,就由當年才13歲的克里斯汀飾演,當年這片我不單進電影院去看,還又租了幾次錄影帶回家啃,克里斯汀當時年紀雖小,不過表現真的非常出色,因此,當得知他將出飾最新一任的蝙蝠俠時候,就有點期待,克理斯汀也的確將還不是蝙蝠俠的布魯斯偉恩,他的一些內心掙扎、兩難的抉擇以及心理陰暗面表現的可圈可點。
掛牌的這些一線演技派演員真的不需要我一個一個介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我還是想提一下其中的蓋瑞歐德曼以及魯格豪爾。
蓋瑞歐德曼(飾演戈登警探),是個有「變色龍」美稱的演技派演員,任何角色-不論黑幫份子、變態分子、神經質或者孬種-他都游刃有餘,能被稱作「變色龍」可見其演技爐火純青。
魯格豪爾,飾演偉恩家族企業代理人、卻心存企圖竊為己有的厄爾,魯格豪爾近年來作品比較少,或許比較年輕一代的觀眾不見得認識他,魯格豪爾當年是以硬漢形象以及爆發力很強的表演出名的。
然後,在一堆掛牌演出的演員中,我獨對凱蒂荷姆絲比較覺得不夠適任,此姝外貌有之、名氣有之(阿湯哥的老婆),聽說也有過不錯的作品,不過我覺得她飾演的「瑞秋」一角,深度上似乎稍嫌不足一點。
另外我還想提一個人,就是在片中飾演精神科醫師克萊恩的西利安墨菲(Cillian Murphy),此君參與過很多片子演出,外型不錯、演技也算不差,不過似乎名氣不大,我也是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才知道他的名子。
在場景方面,克理斯多夫諾藍拉出了不同的格局,不再只是侷限於虛擬的高譚市裡,所以布魯斯偉恩修練的場所被設定在中國(私心竊想,因為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崛起,所以好萊塢的電影無不盡量將中國元素放入片中?);冰封的群山、呼號的風雪,擴大了此片的格局,也呼應了:英雄的崛起勢必要淬鍊過常人不能忍耐的艱難,這一點的安排,個人是覺得算合情合理,不然,憑空冒出一個超級堅忍不拔、耐打耐摔還完全不怕痛的英雄,總是怪吧?
就我個人而言,此片重點應該在於:恐懼;尤其是最深層的心理恐懼,一但克服這一層,那大概天下無難事;片中蝙蝠俠一要克服兒童時期對蝙蝠的恐懼、二要面對父母可能因為自己的恐懼而導致雙雙被擊斃在自己面前的心理愧疚,這兩大心理因素,尤以後者最難克服,不過因為他是英雄,所以他過關了,所以也就成了蝙蝠俠。
本片一開始的時空背景是錯亂、跳動、不按次序放置的,這個算是克理斯多夫諾藍擅長的手法,當年的記憶拼圖,時空錯置的更為嚴重,不過也是給蝙蝠俠這一個系列帶來全新的觀影感;接著就是隨著他的修練結業,回到高譚市開始了他暗夜打擊罪惡的英雄事蹟。
此片合理的解釋蝙蝠俠的出身過程、也用比較科學方式去合理的解釋蝙蝠俠所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同時隨著影片的行進,也不忘適時點及英雄過往的痛處;再者,導演也透過片中的黑道老大費康尼對著尚未成為蝙蝠俠的布魯斯說的:『你以為你真的能豁出去,不過你恐怕忘了,忘了你在地檢處工作的青梅竹馬女朋友,還有忘了家中的老管家』這一段話,試圖去解釋:英雄為什麼必須是孤獨的;因為,英雄自己可以不怕傷、不怕痛、不怕死,但是,他不能讓他關心以及關心他的人(比方家人、比方愛人)受到傷害,所以英雄必須獨自吞下這種孤獨的苦果,以上種種的劇情鋪陳,在做為一個「前傳」片而言,算是面面俱到。
另外有別於前面幾集,面對女主角質詢蝙蝠俠真正身分而支吾其詞的部分,此處蝙蝠俠比較大方,直接用暗喻的言語告訴女主角,片末更是整個公開給女主角知道,這部分,我認為還算OK。
就我個人而言,此片算是非常完整的一個影片,比起差不多同期的「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其完整度,何止倍數,再加上導演在片中處處預留伏筆,因此更增加全片的可看度,所以,基本上我很推薦大家可以用「不單單只是英雄片」的眼光去看待此片。


黑暗騎士
「開戰時刻」拉出完整的架構、開出長紅的票房,會讓人更期待這一片,基本上,黑暗騎士很難寫感想,至少我個人覺得很難下筆,因為導演在此片中要傳達比前一部更多的東西,以我有限的腦容量,覺得很難完整又清楚的表達我個人的感覺!

導演把「香港」這個現實世界中的城市拉進電影中,等於把蝙蝠俠更貼近了現實世界、增添一些真實感,且也再次擴大了場景的格局;至於這片的演員部分,基本上,幕前幕後都可說都是原班人馬,不過,「開戰時刻」飾演瑞秋一角的凱蒂荷姆絲在此處由瑪姬葛倫霍(Maggie Gyllenhaal)瓜代,我個人覺得,瑪姬除了年歲較長、外貌略遜凱蒂之外,演技方面可說是好得多多。
另外加入的新角色有:希斯萊傑(Heath Ledger)飾演的「小丑」,以及亞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飾演的檢察官哈維丹特(也就是後來的雙面人)。
此片上映之前,希斯萊傑的猝死,造成大家對這片更加的期待,就廣告宣傳而言,這絕對是最佳的免費宣傳,然就影片而言,卻也容易忽略了片中其他演員的演出以及編導的心血,因為所有的目光焦點全都在猝死的希斯萊傑身上,相對於其他同樣努力付出的同片演員自然是不公平的,不過希斯萊傑真的是個非常出色的演員,他的小丑一角,果然讓人看得震撼無比;1990年提姆波頓的蝙蝠俠一片中,小丑一角是由老牌演員-傑克尼柯遜(Jeck Nicholson)出任,當時的小丑一角也被喻為經典,希斯萊傑的小丑則完全跳脫了傑克尼柯遜的小丑影子。
我先說說傑克尼柯遜這個人吧,他的表演風格有某種說不出的陰鬱和邪惡感,同時也兼具很強大的爆炸性(老傑克的陰鬱風格跟強尼戴普(Johnny Depp)完全不同調性,再者同樣爆炸威力很大的凱文貝肯(kevin bacon),也跟老傑克不同個樣兒),老傑克他個人獨有的邪魅氣質以及特殊的嗓音,讓人對他的小丑,會打從心底發毛的感覺,而希斯萊傑詮釋的小丑,瘋狂而顛亂的風格,當真是神經病的感覺(此處非是對希斯萊傑不敬,而是他真的演出那種類似心理變態的精神病患感覺),兩個小丑風格不一,各擅勝場,再者對小丑的出身過程,兩片似乎也不盡相同,老傑克的小丑是因為化學藥劑著身,導致頭髮變成綠色、顏面受損以致嘴巴呈現類似馬戲團小丑笑臉那般的無法閉攏,還有膚色白化(這個應該是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最需要的…我離題了,笑~);而希斯萊傑的臉部傷痕似乎是被某人用刀片割出來?再者,老傑克的小丑是讓人中毒而亡,且嘴呈現跟他一樣合不攏的樣子,希斯萊傑的小丑差不多都用爆破為多,據我搜尋網路專研蝙蝠俠漫畫的大大們的表示,似乎老傑克版本比較合乎原著漫畫,不過既然是「改編」當然可以作一些變更,只要劇情鋪陳合理且精彩,做一點變動,我個人是覺得無所謂。
希斯萊傑在此片中讓人震撼的演出,的確搶盡鋒頭,不過,我還是必須要說亞倫艾克哈特的哈維丹特也真的是非常精采,我有點意外亞倫艾克哈特的演技(應該說我輕忽了,真是井底蛙了我),哈維丹特原本像是一個手持寶劍、解救世人的白馬騎士,完全是正義的化身,但因為愛人的橫死、自己的容貌又被灼成半人半鬼、再加上小丑的掇弄,把他原本內心深處從未敢觸及的黑暗面給引發出來,變成了雙面人,不論前半段是正義化身的部分、病榻上神魔交戰時刻、以及最後以一個「壞人」的身分出現,這一整個的鋪陳演出,亞倫艾克哈特演來層次分明;比方你看他開記者會強調不該是因為畏懼小丑的要脅而交出蝙蝠俠時的正氣凜然,對比到他後來挾持戈登妻兒硬逼戈登說謊安慰兒子的邪惡,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演模式,他都掌握的非常好,我個人真的覺得亞倫艾克哈特的哈維丹特其實是足以跟希斯萊傑的小丑分庭抗禮。
既然提到了「雙面人」這個角色,少不得也得拿出1995年由喬舒馬克(Joel Schumacher)拍攝的第三集,由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飾演的雙面人來比較一番,首先,湯米的雙面人角色由來交代的非常草率,記憶中僅僅一場戲,跟「黑暗騎士」中不同的處有:此片的哈維丹特是律師,而他臉上的傷疤則是某次出庭時被人潑硫酸造成的;或許因為當初該片中金凱瑞(Jim Carrey)獨有的無厘頭表演方式讓湯米李瓊斯跟著亂了套吧,因此湯米李瓊斯的雙面人感覺上就只是個瘋狂的、不算聰明的壞人而已;而亞倫艾克哈特的雙面人,或許因為有一整集的心理鋪陳,感覺上有深度許多,再者,兩個都拋硬幣來決定他人生死,可以湯米的部份感覺比較兒戲與胡鬧,而亞倫的部份比較讓人心驚膽顫;以這個角色而言,我覺得湯米李瓊斯敗在整個編導設定不當,讓他有點非戰之罪的感覺。
「開戰時刻」與「黑暗騎士」這兩片一路看下來,我個人覺得都是圍繞著「恐懼」這個主題在發揮,不過黑暗騎士更多了一個「所謂的人性經不經得起恐懼的撩撥」(至少我個人如是想),尤其是:當你在面臨身家財產的得失、生與死的選擇關頭之際,人性自私面與無我的光輝面相互交戰,何者勝出?何者敗退?我想這個應該就是小丑他瘋狂攪亂高譚市的原因之一:因為他想看「人性」經不經得起考驗或者說經不經得起玩弄;本片對人性黑暗面的探討程度,個人是覺得比前一片還要深沉一點,比方說:當小丑拿人命作為要脅蝙蝠俠出示真面目時,蝙蝠俠立刻從打擊罪犯的無名英雄變成眾矢之的,幾乎都要一面倒的聲浪要他出來面對小丑,這對一個使命感強烈的英雄而言,是何等的不堪!對所謂人性光輝面又是何等的諷刺!
「你不是當英雄而死,就是看著自己變成壞人」這句話出自哈維丹特之口,諷刺的是,他從白馬正義騎士的化身變成了陰暗面的壞人;而小丑的那句:「『好人』有所謂的原則,壞人是沒有原則可言;可是你以為道德觀、善良面、正義感、原則這些東西永遠都存在嗎?當麻煩臨身之際,一切都立刻化為烏有了!」人性不就是如此嗎?中國古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果然是至理名言。
做為英雄動作娛樂片種,克理斯多夫諾藍這一系列的蝙蝠俠,可說是相當具有深度,其實導演要傳達的東西當不只我上述的這一點東西,只是我個人淺薄的觀感只能看出這些,如果有機會,看還不能再寫出一些更具體的東西;再者,我開始有點期待克理斯多夫諾藍的下一部蝙蝠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