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哭泣湖
初聽「哭泣湖」這個地名的人,大約都免不了會同我一般,認為其背後是否隱含一段淒美、悲傷的故事在裡頭、並開始馳騁自己的想像力;我試著在網路上搜尋相關「哭泣湖」的資料,才知道:「哭泣」二字原不過是排灣族母語(Guzi)的諧音,是「水池、水流匯集」的意思;哭泣湖早年稱作「東源湖」,因其名稱不夠響亮,近年改稱作「哭泣湖」……看到這邊,頓時幻想破滅,有種玻璃碎滿地的感覺。
不過,「名稱」這玩意兒一直都只是人類強加諸於大自然景物的一種自私行為,不論是叫「哭泣湖」也好、或者是稱「東源湖」也罷,都不會因此增添或減損她的美;同樣地,我也為我自己這種強加想像的行為感到好笑:原來我也不過只是個膚淺至極的人罷了!
香水蓮
哭泣湖不大,但在群山環擁中,卻有說不出地幽然與神秘的感覺,或許是因為當天到達的時候,除了我們一群十個人之外並無其他遊客,少了囂鬧喧擾的哭泣湖,更顯她安寧靜謐的難能可貴。
哭泣湖景

哭泣湖景
(在北台灣的苗栗被稱做五月雪的油桐花,在此因溫差關係,四月初就已經滿山遍野了)
油桐花

遠眺石頭屋
湖畔有座壘石為牆、臥山攬湖的石頭屋,別具風味又不突兀的外貌,搭襯在哭泣湖畔,有種原始與和諧的整體感,石頭屋裡販售有簡餐以及這兒特有的『小米酒咖啡』,因為停留時間問題,我無緣一嚐,所以也不敢亂說其風味究竟如何?
哭泣湖
石頭屋除假日外,其他時間並不營業,另~如有意願者可提早預約由董牧師帶領,來一趟哭泣湖畔生態解說,不過收費多少?多少人的團才能預約解說員?我並不清楚!
桃花心木林 ? 綠草幽徑
不過我自己私心竊想,在這麼寧靜幽然的地方,如果有人手持「大聲公」對著一群卅、四人喊著:「來來來!現在我們看到左邊這裡是啥啥啥、腳下方又是啥啥啥…」的,那有多煞風景啊!可是沒有解說員帶領的我,又完全不清楚哭泣湖這一帶的生態環境如何?植物物種是啥?咦!真是矛盾啊!
哭泣湖
曾問過俺家老爹老娘知不知道哭泣湖位在哪,他們搖頭說不知;不過跟他們提說東源湖,馬上點頭說年輕時他們曾經去過!由此可知,哭泣湖其實也是個台灣早年算是有點名聲的旅遊景點;我不知道從早年的「東源湖」到如今的「哭泣湖」,為什麼都還能保有她的寧靜,是不是跟她同樣不是個適合走馬看花、匆匆來去的特色有關?以我有限的大腦記憶體空間所記得的台灣旅遊生態,似乎都脫離不開:出門就是要去人多熱鬧、吃喝容易的地方。而哭泣湖基本上完全不符合以上這兩個特點,所以,是不是如同我對三地門的觀感一樣:沒有解說員帶領就不會想再來一次?不過,就算有解說員帶領,會否真的讓人想再來一次?畢竟,三地門還有「人」的背後故事在,而哭泣湖呢?除了生態環境外,似乎少了那麼一點「故事」,又有多少人會願意對生態環境的解說一聽再聽呢?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你不要抱很大的期待去,那是我第二次去的感覺……除非你有豐富的詩意……」;我有點糊塗了,第二次去就完全沒期待,為什麼?是因為第一次去的時候就失望的關係嗎?那第一次去的時候到底抱持著什麼樣的期待?又為什麼會失望呢?難道很單純的只是去感受一下她特有的寧靜,算不上是一種期待嗎?又,什麼叫做豐富的詩意?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台灣旅遊生態結構屬於「一定要看到什麼」的通病?(好比到屏東恆春一定要去看「海角七號」拍攝過的場景、到桃園拉拉山一定要吃水蜜桃?)我無意也無能力探討這個通病源起於何,不過,我總想:為什麼出門就一定非得要「看到什麼」不可呢?毫無想法的隨興慢步山野海濱就不稱作旅遊嗎?單單純純的放鬆在一個小小的茂林湖畔就算不上有期待嗎?
以商業機能來看哭泣湖似乎「錢景」不大,因為哭泣湖所特有的、具保育類以及環湖的植物生態似乎都不適合太多的人工開發,而我個人總也認為:商業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育是互相有所牴觸的,如何才能「既拓展商機又不損及當地特有的生態環境」呢?這問題不是我的腦袋能想得出來的,應該是台灣所有地方政府在發展觀光產業時都該有的態度吧!再者,到底哭泣湖特有的安詳靜謐足不足以構成讓人想要再來的條件呢?為什麼會想要再來?又為什麼不會想再來?

哭泣湖不哭泣,我在哭泣湖畔如是想!

(我的胡思亂想哭泣湖由來:一個因故失去孩兒的母親,在此哀哀啼泣、低淚成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